智慧能從自學而得,專業手藝則需代代相傳。珠寶藝術家 Cindy Chao 的美學創意,源自於建築師外祖父和雕塑家父親自小的藝術薰陶與教導。她深知,除了有形的珍稀寶石和貴重金屬,她作品中最無價的部分,是其中所蘊含的無形的傳承精神。
Cindy Chao 一直致力於將珠寶工藝和美學理念傳承給下一代創作者。2023 年,她受邀在法國巴黎著名的高等珠寶學院(Haute École de Joaillerie)舉辦為期 6 個月的工作坊,並成為該校建校 160 年來的首位亞洲客座導師。作為當代珠寶行業中少數能親自進行蠟雕的珠寶藝術家,Cindy Chao 在這次課程中以源自18世紀歐洲皇室珠寶製作傳統技術的「蠟雕」為核心,用不同的觀點啟發學 28 名參與的學生,使他們深入了解如何將傳統手工藝融合當代美學,並與學生們共同創作了一件大型蠟雕作品,向這項歷史悠久的珠寶製作工藝致敬。
Cindy說:「這次的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享受與投入的過程,我很榮幸能指導這些學生。更讓我欣慰的是,他們不僅對於傳統技藝的傳承有高度熱情,也能擁抱創新與突破的精神。」
「教學過程充滿了溫暖的互動,Cindy 慷慨傾囊相授。Cindy 告訴學生,她非常榮幸能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,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啟發。她也鼓勵學生:有朝一日你們將成為充滿勇氣毫無畏懼的創作者。我相信,學院的學生也非常感動於 Cindy 的投入以及給予他們的鼓勵。」
— 高等珠寶學院院長 Bernadette Pinet-Cuoq
下一代的珠寶創作者
下一代的珠寶創作者
學生們在磨練個人蠟雕手藝的同時,也展現了合作精神。28 名優秀學生以羅浮宮鎮館藏品之一——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卡拉瓦喬於 1606 年創作的油畫作品《聖母之死》作為靈感之源,共同創作出一件大型蠟雕作品。在 Cindy Chao 的全程指導與協助下,學生們歷經將近 6 個月之久的系統學習,通過多面向的創意發想與精益求精的實操訓練,結合抽象與具象,融合古典與當代,最終在 2024 年 2 月 2 日於羅浮宮展覽現場,將作品完整呈現。
Cindy 與學生共同創作完成的大型蠟雕模型。
Cindy 與學生共同創作完成的大型蠟雕模型。
巴黎高等珠寶學院的珠寶歷史學家兼教授 Michèle Heuzé 表示:「Cindy Chao 不僅是一名珠寶藝術家,更是一名優秀的雕塑家。她的作品與其他高級珠寶作品完全不同,通過立體有機的蠟雕,她為作品賦予生命;在光線變換中,她將情感注入創作。這也是這次邀請Cindy Chao希望帶給學生的觀點。」
一直以來,Cindy 的目標就是將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打造成一個華人百年珠寶品牌。在邁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,她將專業手藝和知識的傳承視為品牌核心價值的一部分,除了確保這些傳統技藝不會失傳,同時期盼孕育新一代人才,延續 CINDY CHAO 的藝術理念與精湛技藝。
Michle Heuze、Cindy Chao 與學生們在羅浮宮杜樂麗花園。
Michle Heuze、Cindy Chao 與學生們在羅浮宮杜樂麗花園。